這篇文章是H104以實察之名包裹班遊之實的行程,和行程資料。


相關地圖與相片資料,請連結H1041班遊



8/14


7:30 校門口集合出發


10:00 參觀東海大學(重點:文理大道,路思義教堂)


15:00  奮起湖老街

奮起湖,阿里山森林鐵道的中繼站,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早年以老街、便當和四方竹聞名。 這座海拔1405公尺的山鎮,屬於竹崎鄉中和村。由於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 過去,阿里山蒸氣火車在此轉換車頭、休息。如今雖變成柴油電機車頭,還是會停留較長的時間,讓旅遊客能夠購買食物和稍事休息。同時,它亦成為附近村落趕集聚散之地,因而村落聚集在火車站附近。


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火車站下方有一條五百公尺左右的老街。街中的店家販賣特產,例如當地的便當、豆腐和糕餅等美食,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購買。由於旅遊興盛,這條台灣海拔最高的老街也成為許多人旅遊阿里山必訪的地點。


二十世紀初以來,這條當年以紅檜建成的街仔,因是鐵路必經之地,火車必須停靠休息,曾經繁榮一時。但隨著八年代初阿里山公路開通,奮起湖的重要性逐漸下降,這一帶老街遂逐漸沒落蕭條。直到近年來,因旅遊風氣盛行,加以周遭自然景觀豐富,乃再度成為阿里山風景區重要的據點。 儘管外在環境多變,上個世紀以來,老街始終維持窄窄、短短的樣貌。兩旁都是低矮的木造建築。不到 五百公尺 的巷道,商店分佈整齊,有專賣特產的雜貨店,更有數十年歷史的豆腐店、販賣鞋子衣服的百貨行等等,多數至今仍保持昔日風貌。


 


18:00 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 (杉林步道、塔山夕照及沒光害的Starry starry night…)


190611月,小笠原富二郎發現包括今之阿里山神木的神木群。直到1912,嘉義至二萬坪65公里的森林鐵路才竣工,十二月正式運出檜木。因此最早的阿里山區伐木據點是二萬坪,此乃因二萬坪為平坦地,寬廣合計二萬坪,因而命名之。但現今觀之,面積卻狹促,這是因為1914年發生大地震,六條鐵路中,隨著崩塌而掉落三條,如今依稀可見沉落的鐵軌。


8/15


3:00 Morning Call


4:00 搭祝山線看日出


6:00 回青年活動中心早餐


阿里山山脈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在塔塔加鞍部以楠梓仙溪、沙里仙溪和玉山群峰區隔。關於阿里山的由來,普遍流傳的是約250年前,有一位名叫阿巴里的鄒族酋長,曾隻身來此打獵而滿載而歸,後來便常帶族人到此打獵也屢有斬獲,族人為感念他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阿里山。清代諸羅縣誌則敘述阿里山為「離縣治十里許,山廣而深峻」未明確指出阿里山之名。另根據日本人安倍明義的著作《台灣地名研究》書中認為諸羅平埔族人與鳳山平埔族人的語音相近,鳳山平埔族稱阿里山區的生番為「Karii」,流傳到諸羅平埔族便以「Arii」同音訛傳稱呼之。
1899
2月,嘉義辦務署石田常平氏依山胞傳聞,查訪發現阿里山檜木原始森林。


1900612,日本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開調查阿里山森林,據調查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林遍及整個阿里山區,從此開啟阿里山天然森林資源的濫觴。








 





日治時期,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為三大林場,與玉山並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預定地。阿里山的森林與登山鐵道、日出、雲海、晚霞合稱阿里山五奇。1927年,阿里山經台灣日日新報評定為台灣八景(另有十二勝、二別格)。1953年,台灣省文獻會選定阿里山雲海為台灣八景。1996年,台灣省旅遊局辦理新版台灣十二名勝,阿里山勇奪第二名(全民票選第一名)。2006年,行政院新聞局舉辦台灣意象票選(書面及網路),阿里山勇奪風景第二名(第一名為玉山),顯示阿里山的地位早已深植人心。








祝山日出:



海拔2451公尺的終點站-祝山車站,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而祝山是國內聞名的觀賞日出最佳景點,在這兒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可看到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由不同方向,忽明忽暗,剎那間由東方山巔冒出一道紅光,接著光芒四射,美麗如畫,七彩繽紛的霞光,帶有神秘美感的太陽由遠方山際躍起,瞬間的感觸,讓人忘了整夜不眠等待的疲憊,覺得一生一世不虛此行


10:30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


 (大鐵杉步道、午餐、多媒體簡介、夫妻樹、鹿林神木)



16:00 山美村伊谷咖啡小築  


 (包下整個民宿,鄒族風味晚餐、夜間生態觀察、搗麻糬、抓溪蝦)


 舊社設立年代約距今二百年前。原部落有六社,屬達邦大社,過去曾是鄒族人聚落的大本營。但在20世紀初因漢人入侵,以及瘟疫肆虐而滅社,一度遷往達邦特富野等社。最近幾十年,才又重新遷回來居住。傳說中,曾經傷害鄒族人自尊的「吳鳳神話」便是發生在山美 今日的山美村大約在1929年建村,日據前居住者約有30戶,村民多來自里佳村及達邦社。現有居民約六百多人。


8/16


8:30 達娜伊谷自然保育公園



位於阿里山南麓的山美村是一處純粹的鄒族部落,僅一百餘戶,六百多人口,自古以豐富山林與溪谷的資源自給自足。台灣光復後,部落經濟瓦解,山美也因交通不便、農業生產力不足,使得年輕人口外流,生計困頓。


  在民國六十年代末,阿里山公路開挖,高山茶成為公路沿線的新寵,山美人便受雇於平地茶農,揹肥料、採茶、製茶、除草、當雜工,一家茶園做過一家茶園,終年奔馳在甫開通的阿里山公路上。然而帶來便利的公路,也引進了扼殺生態的殺手。開挖公路亂倒的土方和濫闢的高山茶園,嚴重影響水土保持;加上開路工人以現成的炸藥隨興的在魚蝦豐饒的達娜伊谷溪炸魚、毒魚、電魚,不到十年間,曾是鄒族聖地的達娜伊谷溪,已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自古達娜伊谷溪是山美鄒族的傳統漁獵場,由各氏族分段管理,彼此嚴守傳統規範使用,互不侵犯,使各種生態資源得以維持自然與平衡以及永續利用。鄒族學者浦忠勇曾經為文分析:河川是鄒族部落生命體的臍帶,它在部落的維生功能早已是與產業、儀式密不可分,成為特殊的河川文化。 當達娜伊谷被劃為保安林與水源區,從此豐美的達娜伊谷成為無人照管的狀態,「河川脫離了部落的生態體系,生命也日漸枯竭」。幾年間,不但使河川生態遭受浩劫,也使山美部落原有的河川倫理與秩序逐一瓦解。


  七十年代的台灣,雖然生態保育的觀念已在萌芽,但是如何復育一條河川,還沒有成功的先例。村民高正勝認為,鄒族人使用了數千年的封溪育苗的傳統,應該可以一試。 但在鄒族的文化裡,整條達娜伊谷溪是分屬於幾個大家族所有,界限分明,族人間都還遵循這樣的認知。在以前,如果要向別的氏族借用 一百公尺 的河域來捕魚,必須以三頭豬做獻禮。現在要保育的是全長 十八公里 的溪谷,拿什麼去交換?


  當時村長高正勝及部落幹部決定,逐一拜訪這些長老,耐心的與前輩們徹夜長談。先跟他們談信仰、談鄒族的神話、談達娜伊谷過去的美好、談山美現今的困境,「一步一步,喚回長老們的感情」,最後他請求長老們為了山美子弟的未來,奉獻自己河域的使用權,一起讓達娜伊谷復活。與他前去的是當時村長、現任的社區協會理事長安勝吉,也是擁有河權的族長之一,率先獻出自家的漁場。再苦口婆心一一勸服,終於獲得五大氏族的同意。


  78年10月23日,高正勝在村民大會中正式提交計畫書,計畫裡提到,選定尚保持原始風貌的達娜伊谷溪及兩岸各 六公里 的原始森林,作為生態保育地區。嚴格禁止以任何方式獵捕該地區之所有生態,該地區之土地亦不可作任何開發,以維護生態棲息環境。


    他在會中並愷切地說:「希望我們重整聖地,給我們子孫創造一個機會。你們現在奉獻這一段自己的河域,而山美的未來就是要從這裡開始。我相信:現在你們奉獻達娜伊谷,將來達娜伊谷會奉養你們。」會後,一紙全台灣首創的河川自治公約誕生,公約中明定:達娜伊谷是山美村全民共有的財產;拒絕財團投資開發;十五歲至五十歲的山美人,有義務保衛達娜伊谷。


 村民大會後十天,山美村沸騰起來,部落族人先後深入到溪谷的源頭捕撈魚苗。為了怕魚苗缺氧,年輕人一刻也不敢遲延地從山上直奔回來。「一共放養了一千九百多尾成魚,」如果正常保育繁殖,一年後會有一萬九千多尾;不到五年,達娜伊谷將有一百萬尾以上的?魚。那時候,達娜伊谷將真正成為「魚的故鄉」。


要封溪,就得徹底執行巡邏。很多部落族人放下手上的工作,加入巡守的工作。 他們在通往溪谷的入口搭座草寮遮風避雨;晚上天冷,就在大石頭上烤著火、裹著大衣打盹。有人暗笑他們真是做傻事,放著山上的筍園不收,卻成天在溪谷巡邏、撿垃圾。但是,不到一年,魚群真的回來了。更可喜的是,觀望的族人少了,自願要加入巡溪隊的人越來越多。七十九年九月,由全村六十五位十八歲到五十歲,不分信仰、教派、家族所組成的「山青團」,接手護溪的工作。

沒有薪資,沒有酬勞,只有一顆愛鄉護土的心,讓他們爭相巡守著達娜伊谷的日夜。現任村長曾經擔任過巡溪員的莊信義說,那一段無私的參與,是達娜伊谷精神的榮耀。


  五年來,他們勸回許多不知情的釣魚客;也曾經不假辭色的將無視護溪公約存在而一意釣魚的高階警官,扭送派出所;更因眼見電魚客在十幾分鐘內電死八十幾斤辛苦復育的?魚,而氣憤地全村動員攔截逮捕;對於村人的違規更是絕不徇私,三、四位因偷抓魚而被查獲的族人,不管是什麼身份,都被處以十萬至十五萬元罰金。


  嚴格的執法,樹立起自治法規的公信力,也讓封溪的禁令,真正獲得全村民的認同、擁護。曾經最高記錄在一個月中有二十八天留在溪谷巡邏的警員溫英傑認為,護溪的最大意義不在於抓到多少違規者,而是真正上了山美人一堂保育課,「它讓護溪的生態觀,成為一種全村運動」。而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陽春梅更得意的說:「我們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全村都是保育員。」


  歷經五年的封溪保育,每一條溪徑都看得到?魚竄游的身影,每一寸溪岸都有魚卵在滋長,溪水回復澄澈,溪谷回復潔淨。達娜伊谷復活了!


  八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一百多位山美村民歡欣為台灣第一座民間推動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揭幕,對外開放,努力了五年的夢想,終於初步實現。他們除酌收清潔費以維護環境外,也考慮溪中生態平衡,在雨季和魚類繁殖期開放曾文溪供釣客垂釣,並提供魚苗賣給養殖業者。


  第一年的觀光收入七十九萬,第二年一百六十幾萬,第三年四百多萬。直到最近,已經超越近千萬元。山美人終於看到保育帶給當地的「錢景」。豐厚的收入成就了社區福利、文化承傳和農業改造的基金,舉凡老人安養、學生獎助學金、急難救助、結婚補助、生育補助,這些都是從觀光收入來支付的。「如果我們善待達娜伊谷,達娜伊谷將會反哺我們。」,部落族人的承諾,終於被印證了。部落e樂園



13:30 嘉義午餐 經國道返回台北(預計在17:30左右抵達台北)



(若時間可配合,下午去彰化球場為和平籃球隊加油,返抵台北時間將延後1~1.5小時)


推薦網站:  漫步在雲端 阿里山森林鐵路 玉山國家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